自古庙宇之设实为追恩报德,扬善表功。杨公筠松曾氏僚溪始祖文辿公之师也。 辿公肇基于兹,亦乃杨公亲为卜择之吉地,至今已历千余载,已成江南着族潋水名宗。杨公堪舆学术亦作家传,名家辈出,享誉中外,由此思之师恩祖德,天高地厚,更兼杨公师徒足迹遍及大江南北,济困扶危也,呼其号曰救贫可知杨公之有庙,得享四时祭祀,实乃百姓所向,当之无愧也。
杨公辿公之有像乃梁之贞明丁丑岁,辿公之子十七郎与辿公之婿赖布衣有感辿公尸解成仙,塑二公之像立庙以春秋祭祀,其庙址始与家庙同祀,后迁至上舍书馆左侧。民国八年因兵犯炎焚而成废墟,神像得救而移寄新水游坪前屋古祠。文化大革命时藏山洞赖以保存至改革开放初。因前屋古祠又被拆去建三僚村部,神像重表金身后后又寄于土围内关帝庙,神无定所时亦无奈。
公元一九九五年众议重建杨公庙,公推三房下舍宪亮为首,昭模繁衍纪梓广会广法广贵广瑞广荣宪埥等组成理事会,择定在原福主庙老位建成前后两进,前堂作杨公祠以安杨公辿公神像,后厅供福主神位,庶可两全其美,但其地紧连学校,凡经交涉,宪亮承诺由其长子庆辉捐资建起校门围墙,计资贰万陆仟元整,才得园满其事。重建其庙采取捐款集资的原则经年余的努力,于公元一九九六年秋才得竣工。重兴之杨公庙虽无栋宇之华美壮观,但具殿堂之庄严粛穆。从此二公之永安,吾辈追恩报本之意略见功垂永远,道显名扬是以为序。
沐恩弟子宪晖盥手拜撰
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一九九六年秋月 吉旦 立
本文节选摘抄自(武城曾氏重修族谱)